望。这样吧,看您时间,方便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您到同行企业去参观一下,如果您有什么需要,我们也可以随时安排专家跟您沟通……”
“好,好,好!”魏部长笑着应承。
“后续的调研我再和宋主任、陶部长他们沟通,等调研计划出来之后,还要请您多多指导!”小杨希望留得青山在,随时有柴烧。
“没问题!”魏部长随口说。
“我们的方案汇报的时候,一定请魏部长现场多多指导啊!”小杨把后续的各种可能的机会,都提前做了铺垫。
“应该的!”魏部长欠起屁股,准备随时站起来。
小杨率先站起来,说:“那感谢魏部长了,随后再来拜访您!”
魏部长也站了起来,哈哈笑了几声,顺势挤出个字:“好!”
小杨眼神极其复杂地看了我一眼,眼神中有些欣喜,有些遗憾,还有些迷茫。
28.为什么不承诺
“陶部长、魏部长、宋主任……”刚上车,小杨磨磨叨叨。
“嘟囔什么呢?”我问。
小杨轻轻摇了摇头:“没想到,这么个小项目,还挺复杂!”
我笑了笑,没接话。
复杂是必然的!
引起企业组织流程变化的项目,肯定牵扯方方面面,怎么可能一两个人就定了呢?
从古至今,传统和变化的撞击、革新与保守的斗争从来没停止过!技术飞速发展,市场不断变化,企业要变革,而人的潜意识拒绝变化,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这种“变化”与“抗拒”的博弈愈演愈烈!而世界,就在“变革”与“保守”的博弈中均衡地前进着。看到这些,蓝科项目的复杂也就不足为怪了。看不到这些,就像黏在蜘蛛网上的苍蝇,再挣扎也难突破。
如果是我操盘,我会怎么下手呢?
车已驶出了蓝科大门。
小杨没感觉到我的沉默与思考,他一直在回味,突然随口问:“老寒,你觉得这次拜访怎么样?”
小杨这么问,他觉得他的这次拜访还是超出预期的,毕竟知道了那么多信息!他一定在期待我对他的肯定!
回想起来,小杨已经意识到要努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已经试着放下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关注客户的想法了,效果也有目共睹。
可拜访之外,他并没形成一种习惯。这时如果他征求一下我对项目操作的看法,我很可能会给他支支招儿,这是我当下正在思考的。而他问的,总是他自己关心的事情,不去琢磨对方在想什么。可见,思维模式的改变和习惯的养成,不是简单的事。
“什么怎么样?”我问。
“在您教导下,有没有进步啊?”小杨说。
我点点头:“有啊,当然有!”
小杨呵呵一笑。
提起进步,我第一反应是魏部长那张笑脸,还有就是他说的“没用”“搞复杂”“找陶部长”,再有就是小杨的纠结、发懵和往日的风采,这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
这时候小杨让我讲他的进步,我不得不痛苦地重新整理思绪。我想了一下,说:“你的暖场和自我介绍不错,开场确认也挺好。总体感觉,你的提问和倾听还挺有效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两个意识流在沟通,自己关注的、正在思考的事,可以脱口而出,对方关注而自己不关注的,要努力聚焦才能勉强应答。
“嗯,我觉得也是!”小杨的话就在嘴边。
“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问小杨。
小杨想也没想:“提问加倾听,了解了魏部长的概念!”
“嗯。”我回应了一下,随之沉默。
片刻之后,小杨说:“他已经把担心的事告诉我了!要是以前,我肯定上来就介绍,逼着客户听,直到他见缝插针地挑几句毛病,说不定还会挑衅。现在不一样了,通过询问和倾听,让客户多说,还借助‘思维助推器’跟踪他的思维,所以了解了他的概念!”
“有收获就好!”我随口回应了一句。在我看来,面对魏部长这样的老油条,小杨能得到这些信息,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有时候他说的我都知道,他说的不对也不能解释和反驳,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憋得我真难受!”小杨讪讪地说。
我扭头看着窗外,没搭话。
小杨见我没说话,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得意,也不知道往下再说什么。
“你拜访魏部长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获得的行动承诺是什么?”我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哦……”小杨突然意识到这次拜访的不足,“本来想请他和陶部长一起听我们讲方案,或者安排一下对企管的调研……”
我皱着眉头,表情严肃。
“可魏部长这老油条,总打太极,不愿意露面,更别说参观客户了!”
小杨有些无奈。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按说他也说了他的概念,担心供应商使用系统会出现新的漏洞,也担心其他几个部门扯皮把他卷进去,看那意思,他好像不愿意掺和这事儿。”小杨连想带猜。
“那些真的是他的概念吗?”
“应该是吧……”小杨觉得,这次拜访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信息。
“可他为什么推来推去呢?”
“他怕麻烦?想躲清静?”小杨推测。
“有证据吗?”
“他不是说怕扯皮扯到企管上来吗?看他坐办公室多清闲啊!”小杨说。
“想清闲,干吗还要掺和这个项目?还告诉你他以前管过采购,什么目的呢?”我提出疑问,引发小杨思考。
“也是!莫非有什么企图?”小杨也好奇。
“他的企图也属于概念。第一次拜访,你能知道他概念的冰山一角,已经不错了!初次拜访很难了解到完整的概念。你想想,魏部长不听方案,不调研,不参观,不愿意做任何事儿,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我先肯定,后提问。
小杨觉得这好像不是概念的问题。既然魏部长掺和,一定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这魏部长也是,既然有想法,就找一家公司一起玩儿,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魏部长为什么不给承诺呢?”小杨想不明白。
我笑了,问:“突然提到竞争对手,什么意思呢?”
“是啊,他为什么问有什么优势呢?莫非……”这是小杨最担心的。
小杨感觉,可能魏部长已经和DEF接触过了,并且不止一次。
莫非DEF是从这儿下手的?
魏部长主动问竞争情况,不是好信号。要么是他被小杨的自信和推销搞烦了,专门抬出对手揭对方的短儿,借力打力、借刀杀人是他们的惯用招数;要么是他真的已经率先对另一家公司有了某种认知。话说回来,按魏部长的油条水平,如果真的被竞争对手搞定了,他会主动问起竞争,把自己暴露出来吗?或许,这也不是个坏消息。
无论如何,早来的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这一切,小杨接下来都要一一搞清楚。
“在魏部长看来,ABC和对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问了个尖锐的问题。
“不一样的多了。DEF和ABC比哪是一个量级的?无论论产值、论规模,还是论客户数,哪一点能和ABC比!他们也就是用些卑劣手段……”小杨提到DEF很不屑。
销售常碰到的宿敌也就那几个,整天赤膊相见,彼此你死我活杀红了眼,提到对手有种下意识的亢奋和斗志,就像两只不分胜负的公鸡奓起羽毛。公司的竞争成了个人恩怨,融进了血液,可怜的销售!
小杨虽然感触没那么深,但也曾栽在DEF手里。对这种几乎单单都见的对手,公司专门做了对比和话术,一套一套的,成了口头禅。
“我是问,在魏部长看来,他眼中你们和竞争对手有什么不一样!”我强调着刚才的问题。
小杨这才意识到,犹豫了一下,说:“在魏部长看来……或许是我们的经验吧,要不就是实力,反正不是价格!”
“魏部长关心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优势?”
“不就……”小杨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到了嘴边的话,跟着凉气被一起咽了回去。
那种不安和畏惧,又开始慢慢侵袭小杨的内心。是啊,即使知道了客户的概念,不知道怎么针对概念说出自己的优势,就算说出来了,对方也不认可,还是没用。真是顽疾无良医!
冬天的到来,不仅夹杂着雨雪和寒冷,还有消失殆尽的绿色。
小杨的冬天,不仅在蓝科项目中又撞上了老对手DEF,还陷入了顽疾无良医的境地!
29.有啥不一样
了解到客户的概念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小杨彻底郁闷了,闷闷不乐地开着车。
“我现在越来越怕拜访客户了……”小杨怨声载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 地址:/pinpaiweihu/2021/111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