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美国计算出口额的37.5%。
(货币单位:美元)
尽管这种比较方法可能是现有方法中最好的,但它无法给出真实答案,原因包括:第一,欧洲国家按年度来计算,而美国以每年6月30日为一财年。第二,美国没有把货运费计算在内,欧洲的一些国家将它算在了进口中。第三,由于海运时间的不同,我们无法进行准确的比较,如1898年下半年一国运出的货物会被另一国家计算为1899年的进口货物。当然,没有任何比较可以顾及进出口额的计算差异,这种差异因进出口商品在进口国家和相应的出口国家的不同效用而产生。
财政部统计局发布的《商业与财政月报》(Monthly Summary of Commerce and Finance)12月的数据排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种原因。这些数据计算出了各国的年度进出口额。我们可以将财政部的数据与进出口国家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本书附录B给出了1896年到1899四个年度美国与英国、德国、法国的进出口额,分别给出了这四个国家的计算结果。[130]
尽管前文中提到,这些数据无法给出准确结果,但它们似乎表明,我国实际的贸易顺差大于财政部的计算结果。在每年对英国的出口额方面,我们的计算结果小于英国。1896年我国与英国计算结果相差9.2%,1899年相差14.4%。然而,产生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自计算体系的不同,英国计算的进口额包括货运费。另一方面,在计算对美国的出口额时,英国的计算结果同样大于我们。1896年超出15.8%以上,1898年超出24.7%。从法国的贸易统计可以看出,在计算我们对法国的出口额时,法国的结果大于我们的结果。而我们在计算法国的出口额时,计算结果会高出很多。相较之下,对德国的进口额评估结果显示我们两国十分相近。德国会按很高的价格计算从我国的进口额,而我们3年对从德国进口的计算结果也很高。1897年我们对德国的出口额计算结果与德国相比高出了3.6%,其他三年都不超过这个数字。1899年,德国的计算结果大于我国计算的0.2%。关于四年中我国对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计算,这些国家的结果与我国相比高出了15.7%。在进口额的计算结果上,我国比这些国家低1.9%。
我们还应考虑到,如果将所有国家进出口总额的贸易统计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每年进口额的计算结果都远远大于出口额。纽曼·斯伯拉特公司(Neumann-Spallart)根据1880年的一些数据指出了连续几年里出现的巨大差额。过去十年里,每年进口额的计算结果比实际高出了10,000,000美元。根据帕尔格雷夫(R.H.Inglis-Palgrave)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大辞典》(Dictionary of Political Economy)中“进出口”一词的解释,哈里斯(C.A.Harris)给出了1890年的具体计算结果:欧洲各国进口的计算结果比实际高出209,000,000美元左右,亚洲高出1,000,000美元,澳大利亚约2,000,000美元,美洲7,000,000美元。非洲的出口计算结果比实际高出了2,000,000美元以上。这些国家在 1890年的进口总额比实际高出了217,000,000美元。[131]
就目前来看,进出口额的计算差异来自转口贸易收支、向银行家支付的汇率,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商人和托运人的收益。这些原因是否完全解释了进出口的计算差额还有待商榷。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原则问题上来,它也是整个经济的核心,即商品的效用在商品进口国是很高的。因此,在谈到海关计算的进出口额的差异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到其他的事实情况。不能只通过这种差异就判断经济是否景气。
进出口比例的变化
这仍然是进出口能否更切实反映经济景况的问题。进口增长更能反映一国购买力的增强这一说法毫无争议。然而,购买力的增强可能来自财富的增长,进而提高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支配能力;也可能来自作用过度和奢侈消费。第一种情况是积极的,第二种则相反。进出口能否更切实反映经济景况,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必须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债权国与债务国的表现相反,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别更重要。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比例变化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债务国的总体发展趋势如下:萧条发生之前,进口会出现非正常增长。在萧条期间,出口与进口比例会大大超出正常情况。仔细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很简单。
经济活跃时铁路等建设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会使进口上升。这段时期过后,进口会下降。因此,新兴国家发展带来的大量进口自然是经济景气的迹象。然而,当作用过度时,或为未来生产的准备过多时,它就不是经济景气的迹象。新领域的发展总会产生作用过度。只要发展良好,它就有助于未来的扩大生产,但准备过程中易发生过度支出和奢侈浪费的现象。
研究美国的进口情况时,我们会发现一些迹象既属于债务国也属于迅猛发展
导读:再优秀的营销策略也要依赖好的产品,传统营销时代是这样,网络营销时代同样是这样。甚至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创业人都是做产品出身的,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360的周鸿祎无一不是优秀的产品经理。而伴随着这批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创业中的重要性也一再被提及。看看这些设计过明星产品的经理人们是如何总结互联网产品设计哲学的。
周鸿祎做客腾讯科技《新产品经理》的精彩观点:
1.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做的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2.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3.好的互联网产品有两个特性:首先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靠持续改进、持续运营出来的东西。
4.今天微软如果还拿做软件这种几年磨一剑的思路做互联网,而不是用运营的思路,这叫缘木求鱼,等于你没有按照互联网产品的规则里做,你的产品自然不成功。所以最后微软也明白不能再用原来自己的文化来做,来找雅虎的人做,一定要用互联网的规则来做。
5.今天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把你抛弃的成本就是用户点一下,而且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便利性,让你找到很多同类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变得更加挑剔。反过来这个产品激发了用户的很多需求。
6.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7.都说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但是怎么进一步理解?我的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很多产品经理第一个阶段是学会加法,希望在自己的产品里做很多功能,其实这往往违背了互联网的规则。
Tags:周鸿祎 互联网创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周鸿祎谈互联网创业:小版本成就大产品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周鸿祎谈互联网创业:小版本成就大产品 地址:/news/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