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导致对窜货、低价倾销问题处理难的缘由,还有另外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迷信良性窜货。
1.迷信良性窜货的主要原因
(1)窜货能够比较低成本地启动更广域的市场,可以先松后严。
真的先松后严吗?答案在许多时候都是否定的。
因为,在将通路促销利益折进出货价格成了许多经销商、二批商“坐享其成”的重要冲量手段的时候,得不到及时治理的窜货就会像能够传染的瘟疫。而以低价倾销为表现的窜货冲量,一旦成为普遍事实,产品的零售价格体系也可能会随着低价崩盘。
严格处理、强行整顿?你的产品已经成了无利的产品,那些商家可能早就想和你割袍断义了,他们会买你的账?
让出自己的利润给商家?他们不会以更低的价格窜货?没有利润的你又靠什么生存与发展?
另找经销商,以正常的价格体系做市场?姑且不说这在通路环节似乎可行,就是消费者也难以为你将要提高价格的产品买单!
弱势品牌消费号召力差,也难以在中上游商家处具备带货销售的能力,这些更为上述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可能性。
可见,在窜货问题上先松后严做市场,只是你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
(2)货不窜不卖,只要每个月能够收到预期的回款就行了。
“要是我们的产品能够窜货就好了”,这是我在与许多弱势品牌打交道的过程中,多次听到的说法。因为对许多路窄量小的弱势品牌来讲,这意味着产品的通路接受度高,有市场。上述的想法进一步滋生出了货不窜不卖的意识。
在这种思维环境下,商家到底是怎样出的货,如何保障的回款,就自然难以引起自己的注意和重视了。可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无利可做的弱势品牌难道还会有能够生存的土壤吗?
(3)冲开准备开发的邻近市场,为招商和启动该市场打基础。
这是许多弱势品牌对某些窜货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重要原因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为一些企业开拓邻近市场做了一些贡献。
不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窜货的度的掌握。因为,要是这种窜货行为得以扩散,并且得不到及时控制的话,你就难免陷入前面所述的惨境。
如果新加盟的经销商,明明知道自己将要做的市场存在窜货现象,也是一幅漫不经心、不关心其安全的样子的话,他的经营理念与行销态度就值得怀疑,他今后的市场动作就需要你提高警惕和监控。可你又能做到真正有效的监控吗?
(4)有效解决某些经销商高价出货的贪利行为,可以使自己产品因为价格竞争力的提高,在市场份额上得到提升。
这种现象尽管较少,但在市场秩序控制较好、消费培育基础不错的某些区域市场确实也不乏存在,甚至是在同一市场的不同二批商处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如作者提供顾问服务的M食品。
这是我和M食品一个小零售店店主的对话:
问:你怎么不进M食品了?
答:利润太薄了!
问:薄?J食品(与M食品零售价一致的竞品)的利润不是还要比M食品低些吗?
答:哪里?M食品的进货价要0.8元/袋,而J只要0.75元/袋。
M食品所规定的二批出货价明明是0.7元/袋,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查明,是一家贪利的二批商在高价出货。当然,上面那家零售店之所以不到坚持正常价格出货的其他批发商处进货,是和其信息的不对称有关系的。
透过M食品发生的案例可以看出,坚持高价出货的贪利商家,将会对通路和销售量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如果你很难改变这些商家的行为,此时的窜货就可能使这种现象发生改观了。不过,就如前面所讲一样,“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度的把握。
(5)市场有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铺货却不到位,窜货有利于填塞这样的市场空间。
货铺不到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经销商不重视,如在广告等市场培育上超前等,出现这种情况后,从异地窜货过来是有其益处的。
可你能够有效协调经销商,及时结束补货不到位和制止、解决窜货问题吗?如果不能,你只会自己害了自己。
上面的五点,就是导致一些弱势品牌不严格与不及时处理窜货的重要原因所在。
通过前面内容可以看出,迷信良性窜货的原因,既有意识的问题,也有在出发点和目的上的问题。但是,其中重短期利益的、投机的脉象也清晰可见。
如果你的生存压力还能应付,如果你想将事业做长久,你就应该尽量少趟良性窜货这浑水。因为企业不论大小,品牌无论强弱,只要自己陷进了良性窜货中的一点,不管是五点中的哪一点,只要你一旦心存侥幸、只要你在窜货治理上稍一怠慢和疏忽,就可能乱了分寸,甚至是不为自己所控制。
如此看来,不论窜货是恶性,还是所谓的良性,都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2.治理窜货的12条措施
(1)转变迷信良性窜货的认识,在所谓的良性窜货中,控制窜货地域,适时整治窜货行为。
(2)统一价格体系,同时制定最低出货价或签署类似价格保护的协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治理窜货的12条措施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治理窜货的12条措施 地址:/news/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