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快速的反应。素材采摘要快,也许还带着泥土的芬芳,挂着清晨的露珠呢。
刚上市的菜,总是最新鲜的,但是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去菜地里去拔、去割。它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那又怎么样?我们可以自己来挑,自己来洗嘛,总比注了水,放了保鲜剂的强吧。
新闻素材要“原汁原味”,必须亲临现场。快才能比别人抢先一步,得到第一手材料。对于企业内部的新闻策划来说,反应快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的闪光点。对于企业外部的咨询人员而言,快则更重要。发现新闻苗头,赶紧穷追猛打。“二传手”的材料存在信息损失,另外也有信息自觉与不自觉的扭曲,往往是不可靠的。原始的新闻素材具有完整性,去芜取精,经过再加工,没准儿会发现玉石。
另外,策划的新闻往往离不开一定的背景,一定的外部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环境发生变化,这个新闻再出来的时候就没有意义了。比如,一个行业性的新闻,“首次跌破2 000元大关”,如果别的企业已经宣布降至此价,这个新闻便没有发布的需要。再比如,“某企业备战WTO”,随着WTO签字仪式的结束,其新闻性就在降低。还有些新闻必须快,不然所造成的负面效果难以估量。比如国家宣布,“禁止生产、销售含PPA的感冒药”,如果你公司生产的药品不含PPA,那就赶快策划一下,发布此类的新闻越早越好。
二是主题的创新。旧汤做出新花样。整个新闻活动,选取新的角度,赋予新的主题,这个鲜活是真正的大鲜活。比如彩电行业,长虹第一家搞降价的时候,影响力就大,新鲜、刺激!新闻记者趋之若鹜!后来,这家搞,那家搞,尽管场面铺得很大,但效果却差很远。我就听说过几个记者,他们倒是去参加了那个会,但一拿资料,就跑出来了,他们坦言告我,他们有点“大脑疲劳”,不听企业闲扯了,没意思!反之,华帝就独出机杼,策划“企业两权分离”,而不是去降价,或者打什么民族工业牌,因此记者报道的热情高,读者也爱读。
三是趣味性,加点佐料和味精。尽管新闻是以客观、简洁而著名的,但是并不妨碍其有点趣味性。尤其是企业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来说,无趣乏味的多一些。要是在写法上不加入一点味精的话,更是没人读。怎么加味精?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幽默风趣、注重细节的描写、写出人情味、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等,都是办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要把新闻公关策划做成“三鲜汤”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要把新闻公关策划做成“三鲜汤” 地址:/ziliao/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