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公关公司官网!
10年专注企业危机公关处理 网络舆情口碑维护公司、网络公关公司
微信:haotu616
当前位置:网络公关 > 网络公关 >
网络公关Technical Data

高危行业的反思:企业该如何利用社会责任公关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1-25 13:35:17 点击:

[文章前言]:践(173),会员包括香港90家金融机构、环保组织、服务供货商及其他主要持份者。 香港的国际认可绿色债券标准及政府支持配套措施可推动绿色债券增长 尽管绿色债券的供需潜力均不俗

  践”(173),会员包括香港90家金融机构、环保组织、服务供货商及其他主要持份者。

  香港的国际认可绿色债券标准及政府支持配套措施可推动绿色债券增长

   尽管绿色债券的供需潜力均不俗,但香港要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仍有若干困难需要克服。第一,如内地与环球市场一样,香港需要对绿色标签作更清晰的界定,以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二,绿色标签不是免费的,整体资金成本或要增加。第三,潜在发行商如对发行程序不认识,可能会宁愿发行传统债券多于绿色债券。面对这些问题,香港政府带头采取了下列方法推动绿色债券发展。

   第一,为香港、内地及海外的发行商和投资者建立了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计划及已获认证绿色债券的名单。许多知名的国际评审机构都在香港设有据点提供外部评审服务。此外,如2017/18年度施政报告所指,香港品质保证局在政府支持下已制定“绿色金融认证计划”,为发行人提供第三方认证。香港品质保证局主要参照内地绿色金融的全国性标准及多个绿色金融的国际标准(174)来制定其标准。绿色债券发行前及发行后均可要求香港品质保证局签发认证证书,经认证的绿色债券于香港品质保证局的绿色金融网页上披露。绿色债券发行前的认证旨在审定申请者提出的“环境方法声明”(175)于认证当日的充分程度,绿色债券发行后的认证则核查实施“环境方法声明”的进度和有效性。

   香港获认证的绿色债券在资金成本方面似乎享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元素——利率成本。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香港品质保证局向8只绿色债券及贷款签发发行前的认证,当中包括首只获香港品质保证局认证、2018年1月由太古地产发行的绿色债券。伴随着绿色认证的是较低的票息率,该太古地产10年期美元绿色债券的票息率为3.5%,低于2016年发行的一只同类型传统债券的3.625%(176)。

   香港品质保证局制定绿色金融认证计划的做法与环球市场发展趋势一致。在卢森堡,独立非营利机构卢森堡财政标签局(LuxFlag)于2017年6月推行全新的绿色债券标签计划,该计划符合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及CBI的气候债券标准,已获卢森堡财政部认可。日本环境省于2017年3月发布绿色债券指引,内容大致与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相符。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17年5月发出通函,界定绿色债券及列出绿色债券发行及上市的披露要求。英国政府于2017年9月公布与英国标准学会合定新一系列自愿性质的绿色可持续财务管理标准。

   第二,香港政府向绿色债券发行商提供资助,降低整体融资成本。绿色债券的标签并非免费,外部评审的费用会涉及10 000美元至100 000美元的额外成本(177)。有鉴于此,香港政府于2018年6月推行“绿色债券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绿色债券发行机构透过香港品质保证局推出的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取得认证。资格准则包括发行金额不少于5亿港元、债券于香港发行及于联交所上市及/或在香港金融管理局营运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买卖。资助涵盖外部评审全费,上限为80万港元(每只债券发行计),资助将大大减低绿色标签所涉及的额外费用。另外,债券发行计划获认证后,发行商的成本可分多次发行摊分。

   除针对绿色债券的特定措施外,香港政府亦于2018年5月推出“债券资助先导计划”,激励香港机构发行债券。要合资格获得资助,发行人必须是首次发行债券(2013年5月起计的过去五年不曾在香港发行债券)、发行金额最少15亿港元、必须在香港发行和上市。资助将涵盖发行支出的一半,若经合资格评级机构评级,资助上限为250万港元,否则为125万港元。每个发行商最多可为其两只债券发行申请资助。

   其他市场(如新加坡)亦有提供这类型的政府资助。新加坡于2017年6月推出类似香港绿色债券资助计划的绿色债券发行资助计划。在新加坡发行及上市并经外部评审的绿色债券,资助将涵盖其外部评审的全费,每只债券发行的资助上限为10万新加坡元,唯发行总额不得少于2亿新加坡元。新加坡亦于2017年1月推出类似“香港债券资助先导计划”的资助计划,冀吸引首次发债的亚洲机构在新加坡发行上市较长年期(至少三年)的以亚洲货币或G3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计价的绿色债券。要取得这项资助,发行总额不得少于2亿新加坡元,资助将涵盖发行费用的一半,若是经评级的发行,资助上限为40万新加坡元,否则为20万新加坡元。

   第三,香港政府将推出全球最大型的主权绿色债券发行计划。根据2018—2019年度预算案,在该计划下,香港政府会发行不多于1 00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集资所得将用以为政府的绿色工务工程项目提供资金。首批政府绿色债券预期于2018年至2019年间发行。与此同时,2016年年底开始,全球各地市场(包括法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波兰、尼日利亚和斐济)亦见越来越多的主权绿色债券发行(178),这显示各地政府均致力推广自己的绿色债市,为潜在发行商提供一个示范作用。

   有关当局支持绿色债券。香港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督委员会(香港证监会)于2018年9月刊发《绿色金融策略框架》,定出行动计划加强绿色金融五方面的工作,包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将ESG因素融入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项目、扩大绿色投资范围、协助培养投资者环保意识和能力,以及推动香港成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展望将来,香港政府在鼓励启动香港的绿色项目及扩大绿色债券的投资者基础方面将会扮演关键角色。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增长,香港政府对发展香港绿色经济必须有坚定承担,方法可包括与房地产、运输和能源业合作发展绿色项目,亦可向投资者提供税务优惠(像美国为市政债券提供免税优惠)以建立广泛、多元的绿色债券投资者基础。

  推动绿色债券在香港的发展

  债券上市

   2015年开始,全球不少证券交易所已专设绿色债券上市板块,支持绿色金融投资。根据CBI的资料,2018年10月已有10家证券交易所专设绿色债券板块呈列绿色债券及其披露的环境信息(见表16-3)。上市绿色债券的披露要求并非一式一样。例如,卢森堡和英国要求在绿色债券板块上市的企业必须经过外部评审。卢森堡证交所亦要求绿色债券发行人必须经过独立外部评审及事后汇报。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要求绿色债券发行商接受外部评审,而进行认证的机构须符合交易所有关指引列明的准则(179),并鼓励自愿性的事后汇报。市场重视环境信息披露有助引入更多新的绿色概念投资者,而交易市场流动性提高,又再加强债券上市的好处。有些机构投资者根据约章只能投资上市证券,绿色债券若具有上市地位,便可吸引他们投资。

   表16-3环球证券交易所专设的绿色债券上市板块

   资料来源:CBI网站,2018年10月31日资料。

   虽说欧洲多个交易所是绿色债券上市数目最多的市场,但香港的相关市场近年正不断扩大(见图16-10)。卢森堡和伦敦的绿色债券上市要求较严格,但两个市场的绿色债券上市数目却超过亚洲和纽约。香港的绿色债券上市数目由2017年的4只增至2018年前9个月的11只,增幅一倍有多,同样强劲的势头并未得见于其他交易所。

   图16-10个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绿色债券数目(2016年至2018年9月)

   注:此等债券是据彭博数据库中所得数据显示其款项用于环保用途的债券。

   资料来源:彭博。

   香港的上市制度效率高又具成本效益,可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目前,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的上市要求及上市流程均相同。香港现时大部分的上市绿色债券只能予专业投资者投资(此等债券均是根据《上市规则》第三十七章发行),过程需时约两个营业日,个别发行商若属香港上市发行人,过程更可短至一个营业日之内。另外,在香港发行债券的上市费属一次性收费,介乎7 000港元至90 000港元之间,不设年费,是亚太区内最低收费者之一。

   要进一步支持绿色债券发展,香港市场可考虑专设附有专属环境披露要求的绿色债券板块。实证研究(180)显示,公司政策要求信息披露更及时、更详尽的话,公司发债成本会较低,主要原因是信息披露可填补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距。至于环境方面的披露,有些证据(181)显示环境披露与环境方面的表现有正向关系。研究(182)亦发现,有良好的环境管理的公司,其发债成本会较低,反之,公司在环境方面存在问题,发债成本就会较高,信用评级也会较低。这可解释为何发行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通常较低,投资者需求较大,同时亦反映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文附录载有香港交易所债券市场及专设绿色债券板块的上市债券市场的统计数据摘要。

   加强披露及提高透明度可提升香港的绿色债券上市机制。专设的绿色债券板块可用作双向的信息平台,提供香港及内地完备的绿色债券名单,及每一绿色债券的环境信息披露,包括外部评审及/或事后汇报。该板块不仅可显示上市债券,也可显示香港及内地场外市场的债券。内地交易所与卢森堡证交所的合作可提供参考(见上文)。

   加强ESG的披露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内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并将其上市。中国证监会一名人员表示,内地上市公司及债券发行商须于2020年之前实行强制ESG的信息披露;中国证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将分别制定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债券发行商的详细框架(183)。ESG汇报有助投资者了解公司对ESG事宜的方针,也有助公司评估其ESG表现及认清不足之处作出改善。自UNSSE于2015年9月推出ESG汇报的标准指引给各交易所后,有自定义ESG汇报指引的交易所数目已由2015年9月的14家增至2018年8月的38家,包括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卢森堡、新加坡和英国的交易所(184)。在全球各地市场的ESG汇报框架不是完全一致的情况下,FSB辖下的TCFD提出的建议可提供衔接基础。香港现正考虑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ESG汇报,务求与FSB TCFD的建议接轨(185)。内地及英国由2016年起担任G20的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前称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联席主席,已认可多家金融机构首先试行FSB TCFD的建议(包括于内地的环境披露指引中履行)。这将有助内地的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汇报ESG的信息。ESG汇报因此而改善后,料可增加企业发行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及市场对绿色投资的需求。

  债券交易

   企业的债券按传统一般在场外而非场内交易(186),原因之一是场外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较优。与股票不同,企业的债券不常买卖,其最后成交价未必能反映当时所有可获取的信息。场外市场投资者通常较成熟,也对不同的债券结构(例如可变动票息率、嵌入式期权及担保等)有较多信息和认识。债券上市可能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受投资指示所限、只可购买上市债券的互惠基金及信托基金的需求。但绿色债券的情况未必如此,因为绿色标签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公开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较多虽然不是直接等同风险较低,但会对债券在交易所的价格发现有所帮助。在交易所买卖债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交易前的信息(例如买卖报价)及交易后的信息(例如最后成交价)都有很高的透明度。

   香港对于绿色债券的场外及场内交易可考虑作多种安排。英国的交易安排有参考作用。伦敦证券交易所设有三个绿色板块供散户及机构投资者买卖交易所上市的债券及供场外市场买卖债券。这三个绿色板块分别设于其“零售债券买卖盘平台”(ORB,英国发行人向散户投资者发行债券的平台)、“定息证券买卖盘平台”(OFIS,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债券平台,是为专业投资者及其他欧洲交易所上市债券而设的板块)及“仅供交易汇报平台”(专门服务场外市场的交易)。

   交易平台之间加强合作可催化香港场外及上市债券的交易。在香港,场外债券交易只能透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进行结算及交收。至于上市债券的交易,有些会透过金管局CMU进行结算及交收,有些则透过香港交易所的中央结算系统(CCASS)进行。然而,债券由金管局CMU移至中央结算系统当中涉及费用及时间。因此,两个债券结算及交收平台若加强合作或联系并简化结算及交收程序,将可扩大投资者基础(包括CMU成员及CCASS参与者)。庄家或流通量提供者的交易安排将进一步支持流动性。债券通若推出“南向通”(187)更可使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债市,进一步提升债券在交易市场的流动性。

   为了推动香港债市发展,香港政府于1996年推出合资格债务票据计划,为买卖债券的利息收入及买卖利润减税50%。计划范畴原先只涵盖香港的场外债券,2018年4月已延伸至同时涵盖于联交所上市的债券。

   对绿色债券上市的制度及交易安排可作检讨改善,以鼓励散户参与。债券上市方面,如上文所述,大部分在香港上市的绿色债券只提供予专业投资者。这是因为向散户公开发售上市债券须遵守《上市规则》第二十二章较严格的投资者保障规定。而在债券交易方面,散户投资者在结算及交收以至最佳成交价方面均处于不利位置,以致其对在港买卖债券却步(188)。香港大部分债券均存于金管局CMU,所以债券买卖通常都是银行之间的交易,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没有连续报价或最佳成交价的保障。因此,有关部门值得考虑为散户投资绿色债券的参与度增加一些弹性,这样会配合内地自2017年9月起开始向散户发行债券的发展趋势。

  指数及相关产品发展

   ETF产品追踪环球绿色债券指数。首两只绿色债券ETF于2017年推出——Lyxor绿色债券(DR)UCITS ETF于2月推出、VanEck Vectors绿色债券ETF于3月推出。两只ETF分别在欧洲及美国作第一上市,都是追踪上文所述的全球绿色债券指数的分类指数,分别是Solactive绿色债券欧元美元投资级别指数(Solactive Green Bond EUR USD IG Index)及标普绿色债券精选指数(S&P Green Bond Select Index)。两只ETF的管理资产总值持续增长(见图16-11)。

   图16-11首两只绿色债券ETF的管理资产总值(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

   资料来源:Lyxor网站及彭博。

   在内地,绿色债券指数涵盖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绿色债券和交易所上市的绿色债券。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绿色债券方面,内地有三个绿色债券指数系列——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债-中国气候相关债券指数及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交易所上市的绿色债券方面,深交所与中央财经大学的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系列涵盖具卷标及不具卷标的绿色债券,上交所亦为在其上市的绿色债券推出了3个绿色债券指数(见上文)。不过,现时并无任何ETF追踪这些内地绿色债券指数。香港市场可推动发展绿色债券ETF追踪这些内地的绿色债券指数,从而提高内地绿色债券的流动性。香港拥有优势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绿色债券ETF。ETF发行商可轻易透过“债券通”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透过RQFII及QFII进入内地的交易所债券市场来管理其标的绿色债券资产,这有助推动发展绿色债券ETF产品。

   香港可考虑发展绿色债券指数扩大投资者基础。香港政府承诺通过其千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发行计划定期发行绿色债券。如所发行债券有不同的年期,将会为发行商建立起基准收益率曲线。若这时候市场上有一个绿色政府债券总回报指数,将有助投资者追踪这些债券的表现。除了政府债券之外,现时市场上已有由不同种类的内地及香港企业发行商所发行的绿色债券。有关方面可考虑推出一个包含广泛绿色债券的指数,就像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系列,其成分债券涵盖由内地政府、政策性银行、政府支持机构及高质素(获内地AAA评级)的金融及非金融类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交易所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各个追踪不同覆盖范围绿色债券的指数会适合作为一些像ETF的投资工具的标的资产,来迎合被动资产管理及散户投资者的不同投资目标及风险胃纳。有了本地、内地及跨境的绿色债券指数后,就可以发展绿色债券指数ETF来追踪这些指数。

   此外,优化香港的外汇衍生工具亦可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大部分以美元或欧元计价。有些绿色债券的年期很长。尽管部分发行商的收益及使用资金会以相同货币计价,可作为自然对冲,但基于管理货币风险的需要,对于流动性高、年期不同及货币对不同的多种对冲工具,市场需求预料将会增加。虽然发行商及投资者可借场外市场的外汇衍生工具对冲其货币风险,但通过场内上市的外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更高,中央结算机制也能提供更佳保障。加上设有庄家或流通量提供者,发行商及投资者可按本身意愿在交易所的上市市场对冲其全部或部分持仓。中央结算的安排亦可减低对手方风险。随着外汇衍生工具的覆盖范围愈趋全面,日后将可能有更多投资者选择在香港管理其定息投资组合。

  总结

   绿色债券在全球债市所占份额不断增加,预期绿色债市将以相对急速的步伐继续发展。不同的国家纷纷向绿色经济转型,资金需求相当庞大,促进了绿色债券的发行。绿色债券不仅能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亦可在声誉、融资成本及投资回报这几方面为发行商和投资者带来共同利益。

   内地已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发行量的势头保持强劲,预料可持续推进发展。不过,内地需要划一绿色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仍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香港在联系国际投资者与内地绿色债券发行商方面一直充当促进者的角色,这包括:利用其国际认可、兼顾了国际和内地标准的绿色债券认证计划,填补内地发行商在离岸绿色债券发行上的缺口;充当国际投资者经“债券通”下的“北向通”渠道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门户。

   香港的绿色债市不断发展,发行商层面涵盖内地、香港及超国家机构。香港政府已准备推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计划,并已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此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的资金亦见不断增加。下一步,香港可考虑于上市市场专设绿色债券板块,突显发行商将债券上市的益处,亦可检讨不同交易平台的债券结算和交收安排,希望为投资者简化各项流程。“债券通”日后若启动“南向通”,可进一步扩阔香港的投资者基础及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新资产类别。基于香港的绿色债券多以外币计价,场内的外汇衍生工具可为发行商和投资者提供流动性高及更有保障的货币风险管理。就投资者而言,绿色债券ETF可追踪相关绿色债券指数,利便投资者同时涉猎内地和香港的不同绿色债券的投资组合。这些潜在的市场发展措施均可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

  附录

  设有绿色债券板块的债券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数据比较

   表16-A1上市债券数目(2012年至2018年9月)

   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涵盖伦敦证券交易所及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的数据。Nasdaq Nordic交易所的数据包括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奥斯陆证券交易所的最新债券上市数目为2018年6月资料。

   资料来源: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

   表16-A2债券总成交额(2012年至2018年9月)(百万美元)

   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涵盖伦敦证券交易所及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的数据。Nasdaq Nordic交易所的数据包括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数据。

   资料来源: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

   表16-A3上市绿色债券数目(2012年至2018年11月)

   注: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涵盖伦敦证券交易所及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的数据。

   资料来源:彭博,2018年11月14日资料。

  后记

  从“债券通”看中国金融开放的新探索

   巴曙松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经历剧烈的调整与改变。在此背景下,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为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变数,但无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如何变化,基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大趋势是明确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条件在这个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大调整、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开放的进程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作出贡献。

   “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成功启动的。“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启动,探索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新模式、新路径,正是因为“沪港通”和“深港通”的独特的机制设计,特别是交易总量过境、结算净量过境制度,使得“沪港通”和“深港通”在启动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实现了近15万亿元的交易量,真正过境的资金(买卖结算后的净额资金)只有1 000多亿元,可以说是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市场开放成效,而且整个开放机制是相对封闭和可控的。鉴于境内和境外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制度与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两者的互联互通必然需要求同存异、兼容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内地与香港建立了覆盖股票、债券等不同资产类别的互联互通机制,为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提供一个既对国际市场开放又风险可控的平台,实现了两种不同的金融市场制度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7年7月开通的“债券通”,是继“互联互通”模式在股票市场的成功运行之后,向债券及定息类产品市场延伸的又一里程碑,实现了中国内地债券市场开放的新突破。“债券通”在许多环节实现了创新和探索,事实证明,“债券通”有效地将国内债市的运行模式与国际投资者的一贯交易结算模式作有机对接,从而吸引和支持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债券通”的制度创新具体体现在交易前的市场准入环节、交易中的价格发现与信息沟通,以及交易后的托管结算环节,实现了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中的更低制度成本、更高市场效率,将国际惯例与中国内地债市的现有运行机制有效对接。随着市场对“债券通”的逐步了解和熟悉,全球范围内参与“债券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亦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共有503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通”。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推出多项措施支持“债券通”的持续发展,“债券通”功能进一步完善:券款对付(DVP)结算全面实施,消除了结算风险;交易分仓功能上线,实现了大宗交易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税收政策进一步明确,免征境外投资者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期限暂定3年。至2018年11月,彭博也加入“债券通”成为Tradeweb以外的另一交易平台,有望为人民币计价资产带来新的参与主体、资本流量和交易模式。

   可以看出,“债券通”的平稳发展,为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对整个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开放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即将加入国际各大主要债券指数,更多国际投资者希望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债券通”及中国债券市场。为此,在香港交易所李小加总裁的支持下,具体由我牵头主持,并邀请了多位海内外债券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与香港交易所的研究团队一道,就“债券通”各个层面展开深入研究。本书共3个部分16章,每个章节由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确定研究大纲,分别与各位作者展开多轮小组讨论,形成大纲要点,由各位专家具体执笔。第一部分“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历程和宏观背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张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周诚君研究员及上海清算所总经理周荣芳三位专家执笔,从多个角度剖析了中国债券市场多层次开放的总体规划、人民币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进展,梳理了“债券通”在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部分“债券通:境内外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部总经理刘优辉、债券通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吴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中银国际,以及香港交易所的研究人员包括定息及货币产品发展部高级副总裁周兆平分别执笔,就债券通涉及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开放政策、信用评级、一级市场发行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的介绍,有助于国际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债券通”和相关政策。第三部分“香港固定收益与货币产品的金融生态圈构建”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肖耿教授、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和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分别完成,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与“债券通”相关的一系列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和金融生态圈的构建,有助于境外机构更好地使用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本书是第一本由具体参与“债券通”方案设计、实施与监管的专家和海内外债券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参与机构共同执笔,系统梳理“债券通”发展历程与制度框架的著作。它的出版,既是对“债券通”平稳运行的经验总结,也必将加深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认识,从而推动更多国际资本深入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先生对出版本书的鼓励和帮助,以及香港交易所的合规团队、法务团队、企业传讯团队、翻译团队、相关业务部门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的通力合作和建议,本书才得以完成。本书的出版发行是我们与四川人民出版社良好合作的成果,正是因为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积极努力,才使本书能够推向市场,帮助海内外投资者了解“债券通”这一金融创新。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香港目前已是全球举足轻重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在“债券通”的新动力推动之下,香港不仅在发展成为内地债市连通世界的门户,也可以进一步形成围绕“债券通”的在岸和离岸人民币产品的生态圈,并与其他风险管理产品等不断融合,为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带来新动力。

   由于“债券通”这一创新发展涉及市场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演变之中,书中缺点错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何谓“企业社会责任”?有解释曰:“采取行动的时候,要关照自己公司采取行动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的影响”。但是这未免定义得太简单。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又该承担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
日前,“2007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正好向社会公布并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企业一扫去年《财富》“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阴霾,成为榜中的主角,中石油、招商银行、华为、中国平安等更是榜上有名。从“胡润”的评判标准可以看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将从六大方面体现,即企业捐赠金额、公益事业领导力、就业人数、纳税金额、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护等等。但这就能充分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吗?或许,我们从“高危行业”中可以反思到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

  高危行业的企业极度缺乏社会责任

  何谓高危行业?与地下采煤业、高空作业、爆破业等危险系数较高且事故频发的行业不同,这里所指的“高危行业”是指危机事件发生频繁且很容易发生危机的行业,例如,医药行业时常被爆登上药品黑名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高危行业的反思:企业该如何利用社会责任公关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高危行业的反思:企业该如何利用社会责任公关  地址:/ziliao/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