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的绿色债券发行自2015年年底的短短两年间,由差不多零起步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中国首只绿色债券是可再生能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于2015年7月透过香港附属公司发行的3年期债券,募得3亿美元。至于中国境内的绿色债券市场,则是在2015年12月有了官方的绿色定义后才开始发展起来,此等官方定义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颁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按官方发布的绿色定义统计,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于2016年及2017年分别达362亿美元及371亿美元(当中未符合国际定义的分别占126亿美元及142亿美元)(143)。2018年上半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4%达至130亿美元(其中未符合国际定义的占37亿美元),如图16-4所示。
图16-4中国内地绿色债券发行情况(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刊。
根据CBI的资料,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按发行额计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商,与此同时企业的发行也更为活跃。虽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占比从2016的73%回落,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仍占主要比重——分别为47%及44%。非金融的企业发行商的占比则从2016年的20%增加至2017年的22%,2018年上半年更进一步上升至32%。政策性银行、政府支持机构(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的占比亦见提高,2017年共占31%,2018年上半年占24%,较2016年的7%显著上升(见图16-5)。另一资料来源显示,地方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乡村商业银行)已成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商中占比最多的发行商,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11.4%增至2017年的53.0%(144)。
图16-5不同类别发行商在中国内地发行绿色债券的情况(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China Green Bond Market),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版。
在所得款项用途方面,可再生能源仍然是资金投放最多的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行的低碳交通项目占比也见上升。按CBI定义合资格的所得款项用途,可再生能源于2018年上半年占总资金投放的36%,高于2017年的30%。而低碳交通占比由2017年的22%增至2018年上半年的30%(见图16-6)。这可能是得益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增加发债——这部分发债金额的占比由2016年的不到1%增长至2017年的10%,其所得资金主要用于低碳交通的投资(145)。于2018年上半年,政府支持机构(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绿色债券较2017年上半年增长1.5倍(146)。
图16-6中国内地绿色债券所得款项用途(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
注:所得款项用途按CBI界定的定义分类;2016年没有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China Green Bond Market),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版。
中国内地的绿色债券于离岸市场所发行的规模占比从2017年的18%增至2018年上半年的40%(见图16-7),这或意味着对离岸绿色项目的投资有所增加。有关增幅的背后涉及工银(亚洲)及工银(伦敦)分别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香港交易所的证券市场)及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值23亿美元的债券,前者所得的资金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离岸绿色项目,而后者所得的资金则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上半年,绿色债券的在岸发行比重下降至60%,其中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占总数46%,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行的占总数13%,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行的占总数1%。就离岸发行而言,内地的公司发债前必须先就所得资金用途向发改委注册或取得相关批准。尽管发行传统离岸债券所得资金的用途可以较灵活(例如作“一带一路”倡议的一般用途),离岸绿色债券的发行商必须就所得资金用途披露更详细的资料。
图16-7中国内地绿色债券发行地(2016至2018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China Green Bond Market),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版。
内地的境内绿色债券投资者现时已扩大至涵盖散户投资者。除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外,内地绿色债券市场已向散户投资者开放。国家开发银行于2017年9月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个人投资者及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内地首只零售绿色债券,散户投资者可透过银行柜台购买该只债券,以往他们只能通过银行柜台在一级市场认购政府债券。购买国家开发银行债券的散
在沸沸扬扬的“薯条致癌”诉讼在美国引发后,洋快餐巨头麦当劳“火线”启动危机公关。巨头麦当劳(中国)宣布,9月10日和11日两天,全国80%的麦当劳门店向顾客开放参观厨房,以示品质安全,据了解,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区薯条产品的销售举足轻重,年销售量达到2万吨,占到营业额的5%左右。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推广长GaryRosen表示,从8月30日开始,全国的顾客都可报名,要求在9月10日和11日两天参观麦当劳门店厨房,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区拥有680家门店,此次80%以上的门店都参与开放厨房活动。
由于此次“厨房开放日”恰逢“薯条致癌”事件引发后,因此薯条产品倍受关注,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麦当劳方面主动以短片形式告知受众,公司的土豆从种植、运输到存储等环节都有严格控制,而此次的“薯条致癌”事件并不是针对麦当劳一家而言,包括油条、油饼在内的中式餐点也涉及这样的问题,但食用薯条要达到庞大的日均量才可能致癌,麦当劳表示公司强调的是均衡饮食,不可能达到引发致癌可能性的量。
麦当劳中国发展公司供应链管理部总监黄延光告诉记者,目前麦当劳中国区的土豆是本土化生产的,年产量可达5万吨,薯条产品的年销售量可达2万吨,薯条的年营业额可以占到总营业额的5%左右。尽管麦当劳方面不愿意透露涉及的具体销售金额,但作为配餐产品,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麦当劳危机公关“开放厨房”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麦当劳危机公关“开放厨房” 地址:/ziliao/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