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支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重点支持。
金融结构改革和金融精准支持是金融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关键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
我们认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特色”的最关键之处,体现在我国作为发展经济体的发展阶段由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对金融结构的需求特色,以及我国作为转型经济体也必然存在的金融结构扭曲与短板的改革特色。因此,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也应该体现在需求特色和改革特色上,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从这个角度而非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标准来讲,中国现阶段的金融创新有其独特之处,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收入水平中等偏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既存在远离世界前沿的追赶型产业,也存在处于世界前沿的领先型产业,还有迅速接近世界前沿的“弯道超车”型产业,以及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转进型产业,并且也必须发展虽然目前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对国防与经济安全重要的战略型产业。追赶型产业在现阶段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例如,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虽然达到9 750美元,但是依然只有美国的15%、英国的22%、德国的20%、法国的23%、意大利的28%、加拿大的20%、日本的23%。这种人均GDP的差距反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距,代表中国现有产业的技术和附加值水平,比发达国家同类产业的水平低,仍处于追赶阶段。又比如,以“弯道超车”型的独角兽企业为例,有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虽然从数目上中国是美国的1.4倍、从估值上中国是美国的1.7倍,但估值也不到9 600亿美元。不同类型的产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因势利导政策,以及对应的金融精准支持。
一、支持追赶型产业创新的因势利导政策
人均GDP的差距反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距,代表中国现有产业的技术和附加值水平,比发达国家同类产业的水平低,仍处于追赶阶段。中国的汽车业、高端装备业、高端材料业即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追赶型产业,中国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在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所在地的合适企业,像吉利汽车、三一重工那样,到海外并购同类产业中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发达国家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乏力,很多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经营不好,低价求售,出现了许多好的并购机会。在没有合适的并购机会时,各地政府也可以提供方便,支持所在地的企业像华为、中兴那样,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直接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另外,各地政府也可以筛选中国每年从发达国家大量进口的高端制造业产品,根据其地区比较优势,创造这些产业需要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到海外招商引资,把那些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吸引到国内来设厂生产。中国现在的GDP规模约占世界的16%,在新常态下,每年6.5%左右的增长意味着中国每年对世界贡献将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现在世界每年的经济增长在3~4个百分点之间,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对世界市场容量扩张的贡献率在30%左右。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这些高端制造业的需要提供合适的基础设施、人才培训、营商和法治环境,国外许多高端生产企业,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到国内设厂生产,以满足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并以中国为基地生产供应世界各地的市场。江苏省太仓市的中德企业合作园区在2012年被工信部授予“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到2014年底吸引了220家德国企业入园,投资总额达2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中高端产业的招商引资上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因此,追赶型产业发展战略依然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以及各个地方目前最主要的战略选择。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两轨六步法”(GIFF)是追赶型产业可以操作化的政策工具,具体如下。
第一步,选择正确的目标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应该选择那些增长强劲、与本国或本地区具有相似禀赋结构的经济体或地区作为目标。例如,发展中国家或地方的政府可以确定一份可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清单。这些商品和服务应满足如下条件:人均收入高于本地区约100%的高速增长国家中,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已超过10~20年的成熟的商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部类或许能成为符合本地潜在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对于发展中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和多样化并利用后来者优势来说,这是
现代企业的发展是需要网络公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网络公关是一种全新的公关思维,它与传统的公关相比更是有着网络的优势,现在网络应用日益增多,因此企业的发汗离不开网络公关,那么,企业网络公关如何做才能让效果达到最大化?
1、量化目标,企业进行网络公关活动,尤其是那些大型的网络公关活动是很耗费人力、物力资源的。而企业为了企业的传播需要,为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为了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去购买他的产品,这就是新产品上市公关活动的目标。没有目标而耗费巨资做活动是不可取的,目标不明确是不值得的。
2、集中传播一个卖点,公关活动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平台,不是一般的促销活动,要确定活动卖点(主题),并以卖点作为策划的依据和主线。很多公关活动,花了不少钱都不知是什么活动,留不下很深的印象。只有提炼一个鲜明的卖点,创造公关活动的眼并传播,才能把有关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完成活动目标。
3、公关活动本是就是一个媒体,随着公关新工具、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同新闻媒体、广告媒体一样,公关媒体也在发生着革命,网络等新兴媒体被应用于公关活动。殊不知,公关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媒体,它具备大众媒体的很多特点,其作用和大众传媒相比,只是公关活动实施前不发生传播作用,一旦活动开展起来,它就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
4、策划要周全,操作要严密,公关活动策划有哪些技巧呢?重点是一点:周全。这是因为公关活动给我们的成功或失败的机会只有一次。公关活动不是拍电影、电视,不能重来,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一旦出现失误无法弥补,绝不能掉以轻心。
5、化危机为机遇,大型公关活动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为了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公关人员在策划与实施的过程中要抱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充分预测到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只有排除了所有风险,制订出的策划方案才有实现的保障。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国内不少公关公司做公关活动,活动策划,因缺乏公众研究意识或公众研究水平有限、代理费少、时间紧等原因,省略公众调查这一重要工作环节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想一个好的点子,找一个适当的日子就可以搞公关活动,这是某些所谓大师的通病。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摸清自己的优劣势,洞悉公众心理与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市场动态,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才能扬长避短,调整自身公关策略,赢得公关活动的成功。公关实践表明,公关活动的可行性、经费预算、公众分布、场地交通情况、相关政策法规等都应进行详细调查,然后进行比较,形成分析报告,最后作出客观决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网络公关如何才能让效果最大化?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网络公关如何才能让效果最大化? 地址:/news/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