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7月的第17名上升至2018年4月的第5名,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国际债券计价看,2007年3月底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余额仅为8.95亿美元,2018年底达到1 075.5亿美元,增长了119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来之不易,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间窗口。事后的发展历程证明,在主要储备货币受到质疑、国际社会普遍欢迎新兴的国际货币崛起、人民币市场需求较大的时间点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最佳的时间节点。更早则条件尚未成熟,更晚则错失有利的外部环境,都很难取得现在的成绩。也正是因为当时果断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
第二,人民币仍是一个正在向第二梯队靠拢的国际货币,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不匹配。2018年,人民币在官方储备占比仅1.89%、在国际支付中占比仅1.88%,在国际债券计价中占比仅0.4%,这与中国经济全球占比16.0%、中国贸易全球占比11.8%相去甚远,与主要储备货币也有比较大的差距。国际货币中,美元仍独占第一梯队,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欧元、日元、英镑位于第二梯队。人民币与第二梯队货币仍有一定的距离。2018年欧元、日元、英镑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比分别为20.7%、5.2%和4.4%,均明显高于人民币的1.89%。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是需求拉动的追赶型国际化,未来需加强系统性并补齐短板。此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主要是顺应市场需求并解除人民币使用的限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幅增加,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遭遇了外币流动性困难,对主要储备货币存在质疑,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解除人民币使用限制并出台相关措施,顺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包括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建立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这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被证明是成功的。目前,需求拉动的追赶型国际化已经暴露其内在缺陷,亟须加强系统性并补短板。一方面,需求拉动的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顺序、改革推进的速度和力度上主要是以满足当时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市场需求为考量,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制度改革的统筹配合不足,没有形成系统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局面,亟须加强统筹协调和改革的系统性。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发展开放、金融机构国际化、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规则国际接轨等货币国际化的“家庭作业”准备并不到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力度不足。应加快练好内功,补上“家庭作业”的短板。
第四,企业和居民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国际货币具有“国际化程度越高,收益越大”的特点。以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而言,企业和居民有明显的福利改善,但总体看还是有限的。需要继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从而增进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区域分布尚不均衡,香港是最主要的境外人民币中心。这固然与内地和香港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有关,但这也说明人民币与第三方广泛交易和使用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货币仍有较大的差距。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曲折和可逆的。从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看,货币国际化进程本就是曲折和可逆的,会有起伏和波折,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主要原因。从国内因素看,人民币国际化受到诸多政策的影响。有观点认为,汇率制度和政策取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大影响因素。2009—2015年之前的人民币国际化,张明等认为存在套汇和套利,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币汇率较大的升值压力和不够灵活的汇率调节机制。2015—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回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稳汇率、收紧资本流动的政策取向。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形成稳定的结构性、趋势性力量,会因为政策周期的变化而出现摇摆。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宏观政策制定中并没有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优先考量,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配合和适应其他政策目标的调整,处于从属地位。从国际环境看,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因素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由初期的快速发展到遭遇波折,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尚不稳固,如果自身不积极主动地维护和巩固其国际地位,很可能因为外部因素的冲击而“不进则退”。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成果不是可以自满的“功劳簿”,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起点。
主要储备货币的特点
可以观察到,当前及历史上的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不仅均为发达国家,也都是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并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制度框架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考虑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之前,我们有必要考察和总结主要储备货币的特点,厘清人民币国际化的差距、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
一、货币的国际地位既依赖一国的硬实力,也依赖一国的软实力
提到网络推广,微博绝对是不得不争取的一个阵地,不论是企业微博还是个人微博,人气的聚积直接关系到声音的扩散传播程度,也是品牌形象树立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个新开的微博,在运营初期如何积累人气赢得更多的粉丝关注呢?新浪微博开通的实名制认证和广告粉屏蔽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的粉丝管理要难上加难了呢?
这里我们以新浪为例,从微博的帐号注册开始说起。账号的命名可直观的体现很多元素,比如你的所属领域、言论类型、格调定位等,搜索同类微博中人气旺盛的进行分析,将你最想表达的元素与相对人气最高的元素进行组合,利用好昵称的眼球效应。昵称一旦选择轻易不要更换,这会影响你的互粉效果。
关于微博内容的发布,要清楚好自己对微博作用的首要需求。如果是官博、是门面、不愿前期降低格调则要慎重考虑此方式。因为在前期,新建立的微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内容的选择要更加迎合网民的猎奇口味,健康、美容、搞笑、测试之类的是常规首选,配图方式和相册建立等也要跟上力度。当然也可以利用一些微博工具进行时间设定,把一天要发的内容都编辑好再定好时间届时自动发布。
微博粉丝增长技巧吸引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去最近的微话题或最新话题里发表自己的对这个话题的评论意见,顺便表达互粉意愿;二是在新浪互粉群中发互粉信息,或直接加入互粉群然后群发互粉信息。对于第二种方法要注意下,因新浪规定了一个账号只能加入60个群,一天内最多加入20微群,所以要及时梳理你的群关系,不合理的群可以退群再加入新群,此外可以注册些小号协助你的信息保持首页或置顶,以便效果持续。
以上内容仅供帐号初期累计原始人气使用,基数足够一定权重后要积极地进行转型,从内容的逐渐关联过度,保持粉丝的乐见度,到完全改版、昵称调换甚至+V认证,过程要逐渐调试,防止粉丝大量丢失。于此同时可与相关人气微博或微群建立友好互动,评论、转发、@关联等,有互动才可以让自己的信息得以传播,逐步吸引关注。
在转型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粉丝的筛选与删除。听上去有点像过河拆桥,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没有互粉你的、无更新不活跃的、领域跨度太大的、有负面影响的粉丝你必须有所选择。因为微博的关注数是有上线的,且大杂烩样的粉丝质量远不如有所专攻的来得高。删粉的时候要从后往前,且避开微博活跃高峰期,尽量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吧。
剩下的就看微博的维护了, 说得容易做得难,有很多操作都在于分寸二字,同样的方法有很多人的效果并没那么理想,不是战略和计划不够好,而是执行不力或分寸失当。从粉丝管理到内容维护,甚至诸多应用的运用与创新,交给专业的网络推广人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Tags:微博粉丝增长技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初期微博粉丝增长技巧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本文标题:初期微博粉丝增长技巧 地址:/news/1748.html